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大智农业网 >> 茅莓

纸艺故事卷卷回青春岁月0峨眉柯

发布时间:2022-07-29 11:39:21

纸艺“故事卷”,卷回青春岁月

这一天,朝阳区新源西里社区服务站比往日热闹许多。近30位大爷大妈挤在一间会议室里,对着一大堆纸艺作品,又是端详又是拍照。这些纸艺都是大伙儿亲手制作出来的,它们并非传统的剪纸、折纸,而是用五颜六色的瓦楞纸卷卷缠缠、组合粘贴制作出来的,再配以场景,形成一组组立体纸雕塑。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“故事卷”。在社区“故事卷”老年纸艺怀旧益智项目的帮助下,一个个人生故事、一段段青春岁月跃然纸上。

古稀之年的甄庭弼是展览作品的唯一男性作者,其作品《庙前打鬼》展现了他儿时的记忆,“我小时候家住雍和宫附近,每年藏历新年的时候雍和宫门前都会表演藏戏——打鬼,好看极了。”凭着记忆,他把当年表演的场面用故事卷恢复出来:红色和黄色的瓦楞纸卷,组成了三位喇嘛的形象,塑料吸管和瓦楞纸相配合做成大法号,还有黑色、绿色的人物代表藏戏中的鬼怪神佛。

这些纸雕塑的制作过程并不轻松。“去年10月开始跟着社区的公益课堂学,先学卷小猫小狗,再学卷人物,卷动作……”老人家回忆,制作的关键在于“卷”:把宽1厘米、长1米至10米的瓦楞纸,根据自己需要的厚度卷起来绷紧,再把纸卷慢慢向外推、拽,形成球体、锥体等不同形状的组件后,用胶水固定,再把这些组件拼装起来,才能表现出各个故事。

新源西里社区的老人们并不知道,他们其实是北京第一批学习用“故事卷”卷故事的社区居民。

原来,这不起眼儿的小纸卷是来自台湾的文创产品。在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,它曾经亮相文博会主展场的台北文创馆内。那时候,前来售卖的台湾大叔只知道卖产品,还不知道如何让这些神奇的小纸卷走进北京人的生活。去年底,这家台湾纸商在北京的代理人乔立杰,结识了在社区服务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机构“耆乐融”,大家一商量,干脆进社区办课程,为老人们找点儿新乐子。

没想到,老人们一旦上手,就上了瘾。八旬老妪牛志玲,举着手机拍照时手都哆嗦,竟然埋头月余一连创作了三件作品。《胡同小景》还原了18岁时的自己:一个瘦高挑的姑娘,梳着两条大辫子,推着男式自行车,行走在东四二条胡同里。上世纪50年代的东四二条是条半截胡同,牛志玲还特地用瓦楞纸做出一个大台阶,还原了当时这条胡同通向外面大街的实景。另一件作品《农家四合院》,还原了她一家五口在婆婆家打枣的情景。

“挑水的这个是我老伴儿,每次回婆婆家他都忙着干活。站在墙头上打枣的是我儿子,那时候也就8岁。我还卷了几只鸭子放在院子里,因为婆婆家就在小河边,小姑子天天都去放鸭子。”牛志玲陷入回忆中。而她的作品也勾起了远在美国的女儿的思乡之情。不久前,女儿回国探亲,将牛大妈尚未完工的一件怀旧作品直接揣走了。老人说,自己着迷故事卷还有个原因:“年岁大了手指不灵活,扣衣服扣子都很吃力。天天卷这个以后,手指灵活多了。”

就在这场小型展览开始前,社区居民们还通过一场创作分享会,分享了各自作品背后的故事。

63岁的陈静卷出来的故事令大家久久不能忘怀。她的作品《幸福大家庭》还原了1983年春节,陈静一家九口人过年的场景。小小的平房里,陈静和三嫂、先生一起包饺子,公婆和叔叔坐在沙发上,三哥带着两个孩子在一旁写福字。虽然是一件怀旧作品,但诸多细节关乎梦想。“家里的老人没享受过沙发,所以我特意设计让他们坐沙发;婆婆本来不识字,可我安排她看报纸;我1979年第一次烫头,但是头发太软,烫完了以后一脑袋爆炸式小卷卷,其实我一直希望能烫出大波浪的效果,这才在作品里特地给自己设计了发型……”陈静说。这个春节的场景其实也是她所在的大家庭无数平常日子的缩影,虽然后来家里条件好了,每个小家庭都有了自己的房子,但这温馨的一幕始终留在她内心深处。

本报记者方非摄

专家答疑襄阳看男科去哪个医院比较好

武汉鲜红斑痣医院

上海青春痘医院该怎么选择

公布排名昭通甲亢医院排名好的医院

上海哪个医院眼科比较好

友情链接